(一)春三七和冬三七
春三七和冬三七是三七最基本的等级划分,春三七品质优良,冬三七则仅能满足基本的药用品质。历史上,春三七和冬三七既表示三七的质量,也表示三七的采收季节。古人在采集、应用天然中药材的过程中发现,以根和根茎入药的药材一般在早春或深秋季节采收为宜,因为此时植物生长缓慢,地上部分尚未萌发或已枯萎,根或根茎中贮藏的各种营养物质最丰富,药效好。按照三七的生长规律,在每年早春时节三七地上部分的茎叶已经衰老枯黄,新芽已经形成但尚未出芽前采集,妥善加工后得到的三七身圆肥滑、外形饱满、无明显凹纹、体坚实,断面菊花芯明显,无裂隙,呈墨绿色,为春三七,是三七中的上品;在每年的冬季,三七种子成熟采收后,再采挖加工得到的三七成品,外形于瘪,外皮皱纹拉槽明显,体轻质泡,断面有裂隙,为冬三七,品质相对较差。
随着需求量增大,野生三七资源逐步枯竭,三七人工种植渐成规模。从野生采集到人工驯化种植,再到大规模集中人工种植,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间,种植技术发生了多次革命性的变化,春三七和冬三七的定义也随着种植技术的变化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在当前的种植制度下,采挖三七的时间从农历秋分节令(公历9月底)后开始,一直持续到次年的立春节令(公历2月初)前后结束,在采挖时间上没有明显的时间隔断。现在,春三七的概念有两层意思指当年7月~8月摘除花蕾,10月以后采挖加工得到的三七头子成品;二是指不管什么时候采挖,但由于种植加工技术优良,得到的三七头子成品,具观形状、断面等肉眼可见的形态符合传统春三七指标的三七。同样,冬三七的概念也有两层意思:一是指当年不摘除花蕾,11月至12月采收种子后,于12月至次年2月采挖加工得到的三七头子成品;二是指由于生病、天灾等各种原因提前采挖的三七,或采挖时操作不当破损的三七, 或加工时处理不当等原因导致最终得到的三七头子成品,其外观、断面等肉眼可见的外观形态不符合传统春三七指标的三七。
(二)三七的规格等级
从植物形态学的角度来说,三七的地下部分由根茎、主根、支根、须根4个部分组成,这4个部分对应于三七成品的4种规格,即:根茎加工干燥后得到的成品是剪口(羊肠头);主根加工干燥后得到的成品是不同等的三七头子,按每市斤(500克) 三七头子的个数为标准,将三七头子划分成不同的等级,现在常用的等级有10头、20头、30头、40头、60头、80头、120头、160头、无数头等9 个;粗支根加工干燥后得到的成品有筋条和大根两个等级;细支根和须根加工干燥后的成品是毛根。
剪口、筋条、大根、毛根不分春冬品质。
(三)戴帽七
戴帽七是指没有分离剪口和头子的三七,这种形式的三七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,其初衷是用低档次的三七冒充高档次的三七。各种标准都没有戴帽七这个规格。这种三七在加工干燥过程中,不将根茎(剪口) 和主根分离,甚至将部分粗支根也保留在三七头子上,干燥到三七开始发软后,用橡皮筋将根茎和部分粗支根紧紧的捆绑到三七主根上,然后继续干燥到干透,最后撤除橡皮筋。通过这样的加工方法,剪口和大根都变成了三七头子的一部分,低等级的三七就变成了高等级的三七,一般20头的戴帽七,去除剪口和大根后,只能得到40头~60头的三七滑头子。